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CPU和外部设备通过接口电路与芯片进行数据通信的工作原理,具备常见微机接口开发和应用的能力。
第一章 计算机相关概念与基础知识
1.识记
1.1.1 计算机发展简史
1.1.2 处理器以及集成电路的发展史
1.1.3 计算机系统中常见术语
1.1.4 硬件系统简介
1.1.5 软件系统简介
1.2.1 8086中指令执行过程
1.2.2 8086中的执行单元与接口单元
1.2.4 8086 外部引脚的定义
1.2.5 8086工作模式
1.4.1 单片机的概念
1.4.4 80C51单片机内部结构
1.4.5 80C51外部引脚定义
1.5.1 进位计数制
1.5.2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2.理解
1.1.6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1.7 存储程序的概念
1.2.6 时钟周期以及时钟电路
1.2.7 存储器的读写时序
1.3.1 8086的内存组织方式
1.3.2 堆栈及其应用
1.4.2 单片机与微机的异同
1.4.3 8051系列单片机简介
1.5.4 补码的概念
1.5.5 补码的运算
1.5.6 字符表示
3.简单应用
1.2.3 8086内部的寄存器
1.5.3 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4.综合应用
二进制补码运算的综合应用
第二章 指令系统与汇编程序设计
1.识记
2.1.1 8086数据寄存器
2.1.2 8086指针寄存器
2.1.3 8086专用寄存器
2.1.4 8086段寄存器
2.2.12保护模式
2.3.1 8086数据传送指令
2.3.2 8086输入输出指令
2.3.3 8086地址传送指令
2.3.4 8086标志传送指令
2.3.5 8086加法指令
2.3.6 8086减法指令
2.3.7 8086乘法指令
2.3.8 8086除法指令
2.3.9 8086符号位扩展指令
2.3.10 8086逻辑运算指令
2.3.11 8086移位指令
2.3.12 8086串处理指令
2.3.13 8086控制转移指令
2.3.14 8086处理器控制指令
2.4.1汇编语言概述
2.4.2数据定义伪指令
2.4.3段定义伪指令
2.4.4 符号定义伪指令
2.4.5 常数与变量
2.4.6 操作符
2.4.7 宏指令
2.理解
2.2.1 什么是物理地址
2.2.2 8086实模式
2.2.3 8086立即寻址方式
2.2.4 8086寄存器寻址方式
2.2.5 8086直接寻址方式
2.2.6 8086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2.2.7 8086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
2.2.8 8086基址变址寻址方式
2.2.9 8086相对基址变址寻址方式
2.2.10 8086比例变址寻址方式
2.2.11 8086转移地址寻址方式
3.简单应用
2.5.1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示例
2.5.2 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示例
2.5.3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示例
2.5.4 子程序结构设计示例
第三章 存储器
1.识记
3.1.1存储器的分类
3.1.2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3.1.3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3.2.1 SRAM
3.2.3 ROM
3.2.4高性能的主存储器
3.2.5 Flash存储器概述与编程模式
3.3.1存储芯片简介
3.4.1双端口存储器
3.4.2多体交叉存储器
3.4.3相联存储器
3.5.1单片机存储器物理结构
3.5.2 89C51单片机存储器配置概述
3.5.3片内RAM
3.5.4片外RAM/ROM
3.5.5堆栈区
3.5.6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2.理解
3.2.2 DRAM
3.3.2存储器容量扩展的三种方法
3.简单应用
3.3.3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4.综合应用
内存的组织与计算机的连接设计。
第四章 基本输入输出
1.识记
4.1.1 概述
4.1.2 I/O口的编址方式
4.1.3 I/O端口地址的译码
4.1.4 I/O数据的传送方式
4.2.1 程序查询
4.2.3 DMA传送
2.理解
4.2.2 中断传送
3.简单应用
简单I/O程序的撰写。
第五章 中断
1.识记
5.1.1中断系统
5.1.2 中断源
5.1.3 中断请求
5.1.4 中断响应过程
5.1.5 中断服务
5.1.6 中断返回
5.1.7 中断方式的特点
5.2.1 89C51中断系统结构
5.2.2中断技术实现的功能
5.2.3 89C51中断源
5.2.4通常情况的中断源
5.2.5中断请求标志
5.3.1中断处理过程的三个阶段
2.理解
5.2.6中断允许控制
5.2.7中断优先级控制
5.3.2中断响应
5.3.3中断处理
5.3.4中断返回
5.4.1利用定时器扩展外部中断源
5.4.2中断加查询扩展外部中断源
5.5.1主程序
5.5.2 中断服务程序
3.简单应用
5.5.3中断服务程序举例
4.综合应用
中断汇编程序的编写。
第六章 常用数字接口芯片以及应用
1.识记
6.1.1 并行接口以及其特点
6.2.1串口通信技术
6.2.4 串口芯片8251A简介
6.2.5 8251A内部的结构
6.3.1 计数器的概念
6.3.3 8253计数器简介
6.3.4 8253计数器的内部结构
6.3.6 8253的5种工作模式
6.3.8 8253在微机中的应用
6.4.1 DMA数据交换方式
6.4.2 DMA控制器8237
6.4.3 8237的工作模式
2.理解
6.1.2 8255A并口芯片的结构
6.1.4 8255A的三种工作方式
6.1.7 8255A在微机中的应用
6.2.2 数据传输方式
6.2.3 同步与异步传输
6.2.9 RS232接口标准
6.2.10 利用串口进行通信
6.3.2 定时器与计数器的关系
6.4.4 8237的编程方式
6.4.5 8237在微机中的应用
3.简单应用
6.1.3 8255A各个引脚定义
6.1.5 8255A控制字
6.1.6 8255A 与总线连接的方式
6.2.6 8251A 的控制字和状态字
6.2.7 8251A与总线连接和编程方式
6.2.8 8251A 在微机中的应用
6.3.5 8253计数器的外部引脚
6.3.7 8253中的控制字和状态字
6.3.9 定时器应用举例
6.3.10 单片机中的定时器的使用
4.综合应用
6.1.8 8255A应用举例
6.2.11 单片机中的串口接口应用
第七章 模/数和数/模转换芯片以及应用
1.识记
7.1.1 模/数转换的原理和作用
7.1.4 并行AD转换芯片简介
7.1.5 ADC0809芯片简介
7.2.1 数/模转换的原理和作用
2.理解
7.1.2 双积分型模数转换方法及其特点
7.1.3 逐次逼近型A/D转换方法及其特点
7.1.6 ADC0809与总线连接方式
7.2.2 权电路网络
7.2.3 T型电路网络
7.2.4 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7.2.5 并行接口的DAC0832芯片
7.3.1 采样保持器的工作原理
7.3.2 S/H的常用芯片
7.3.3 S/H的主要技术参数
3.简单应用
7.1.7 ADC0809的应用
7.2.6 DAC0832芯片应用
第八章 32位微型计算机系统及接口
1.识记
8.1.1 总线概述
8.1.2 ISA总线
8.1.3 EISA总线
8.1.4 PCI总线
8.2.1 80386的性能概述
8.2.2 80386的内部结构
8.2.3 80386的寄存器结构
8.2.4 80386的引脚与信号
8.2.10多任务和任务切换
8.2.12 80386新增指令
8.4.1 PCIE的概念
8.4.2 PCI Express 与PCI 2.3、PCI-X的比较
8.4.3 PCI Express协议组成
8.4.4 基于PCIE互联的微机结构
8.5.3 USB总线接口
8.5.4 USB设备的端点
8.5.5 USB接口(功能接口)
8.5.6 USB总线标准
8.5.7 USB的通讯封包及格式
8.5.8 USB的通讯事务
8.5.9 USB的控制传输
8.5.10 USB控制传输
8.5.11 USB设备列举
2.理解
8.2.5实模型
8.2.6保护方式寄存器模型
8.2.7保护方式存储管理和地址变换
8.2.8特权级与保护
8.2.9中断和异常
8.2.11虚拟8086方式
8.2.13 保护方式下编程
8.3.1 Cache的工作原理
8.3.2 Cache的基本结构
8.3.3 Cache的组织方式
8.5.1差分信号技术
8.5.2 USB通信的格式
8.5.12 USB模块的编程方法
序号 |
题型 |
分值比例 |
1 |
选择题 |
40% |
2 |
填空题 |
20% |
3 |
简答题(名词解释) |
20% |
4 |
应用题 |
20% |
合计 |
100% |
1.课程考试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60%,领会占20%,简单应用占10%,综合运用占10%。
2.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4个等级。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为:6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