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管理学》
章 次 |
教 学 内 容 |
课 时 |
第一章 |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概述 |
6 |
第二章 |
社会调查研究的要素与过程 |
6 |
第三章 |
社会调查研究设计 |
8 |
第四章 |
抽样 |
4 |
第五章 |
概念的操作化 |
8 |
第六章 |
问卷法 |
6 |
第七章 |
访谈法 |
4 |
第八章 |
文献法 |
4 |
第九章 |
量表与测验法 |
2 |
第十章 |
实验法 |
2 |
第十一章 |
观察法 |
2 |
第十二章 |
社会调查报告 |
2 |
合 计 |
|
54 |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很强,同时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设立本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基本理论,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具体方法,并应用于管理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能够将所学理论与方法紧密结合实际工作。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共有54个课时,内容共分为十二章,重在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与资料收集的具体方法,资料分析具体方法的讲解主要由《统计学》这门课程来完成。该课程对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做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围绕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逻辑策略和科学程序,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及技术三个层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详细讲解了资料的收集、整理的各种方法及其技术。其中前五章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重点是第三章和第五章;第六章至第十一章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即资料收集的方法,重点是第六、七、八章;第十二章社会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本章主要讲解了调查报告的含义、种类、特点、结构及撰写步骤等,目的是将以上研究的资料予以整理,以整体的形式展示出来。
本课程的要求:
1、注重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其具备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3、注重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和实践环节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基本框架。需要了解科学的概念及分类、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和科学性、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特征、目的、作用、历史及发展趋势,理解几种求知方式的内涵、特点及其局限性、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及对象、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等内容。
1、教学内容
(1)社会调查研究
介绍科学及社会科学研究的概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特征、对象、目的、作用。
(2)社会调查研究的历史
介绍近代社会调查研究、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国社会调查发展简史及社会调查研究发展趋势。
(3)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介绍社会研究方法论、研究方式及具体方法和技术。
2、教学要求
(1)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2)了解和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核心内容。
(3)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典型调查研究案例。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要素、步骤,并确定调查课题。
本章要求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要素:概念、变量与假设,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理解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的特点。重点掌握研究课题选择的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掌握文献回顾的方法和文献综述的写法。
1、教学内容
(1)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与原则
(2)社会调查研究问题
(3)基本概念
(4)文献回顾
2、教学要求
(1)明确研究的基本要素和遵循的基本步骤
(2)指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课题
1、结合实际工作和自身的兴趣爱好确定一个调查研究课题,并进一步明确该选题的范围和意义。
2、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一步查找相关文献,并写成一篇文献综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案设计。
本章了解研究类型的划分,掌握探索性、描述性、解释性研究的应用,理解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分析单位和研究内容,注意层次谬误,掌握研究方案设计前的主要准备工作,掌握研究方案的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作实践中的方案设计。
1、教学内容
(1)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
根据研究的目的划分为探索性、描述性与解释性研究,根据研究的时间划分为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划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与个案调查,根据研究的性质划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了解各种研究法的特点,根据资料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比较实地研究、统计调查、实验、文献研究。
(2)层次谬误、层次简化论与研究内容
介绍分析单位、研究内容以及个体谬误、层次谬误与简化论。
(3)研究方案设计
介绍设计研究方案前的准备,重点介绍了研究方案的内容及典型设计方案。
2、教学要求
(1)了解研究的类型。
(2)重点把握研究方案的设计方法。
1、明确您选择的课题的分析单位和研究内容,注意分析单位明确、分析层次清晰、研究内容适当。
2、对于您选择的课题设计研究方案,要求研究方案明确、完整,并能根据研究课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法,从而选择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抽样方法。
本章要了解抽样的基本概述,包括意义、范围、术语及程序;了解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的各种方法,掌握分层、整群抽样、定额抽样的方法。
1、教学内容
(1)抽样概述及样本规模
(2)随机抽样法
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以及整群抽样,重点介绍了系统抽样的抽样误差,分层抽样中分层的标准,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比较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
(3)非随机抽样法
介绍偶遇抽样、主观抽样、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定额抽样。
2、教学要求
(1)了解和掌握抽样的基本概念,把握各种抽样方法。
(2)了解和掌握各种抽样方法的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
1、根据您学过的抽样方法给您选择的课题确定一个抽样方法,要求注意各种抽样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2、从社会科学期刊中选择几篇调查研究报告,分析并评价这些调查研究中所采用的抽样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测量的尺度及概念操作化的方法。
本章要了解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测量的四个尺度,并能根据研究的需要和变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尺度;理解概念操作化的理论,掌握概念操作化的方法,并能在学习实践中运用;了解信度与效度及其二者的关系,掌握处理信度与效度的方法。
1、教学内容
(1)测量概述与测量尺度
介绍测量的概念、测量的要素、社会现象的测量具有特殊性,重点把握测量法则;测量尺度的概念、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以及各种测量尺度的比较。
(2)测量指标
(3)信度与效度
介绍信度的涵义、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处理信度的方法、效度的涵义、检验效度的方法以及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4)概念与假设操作化实例
2、教学要求
(1)了解测量尺度的四个层次。
(2)掌握概念操作化的方法,理解概念界定的方法,掌握构建测量指标的方法,灵活运用建立综合指标的类型法与指数法。
根据所学的测量知识与概念操作化的方法给您选择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和操作化,形成核心概念的维度与指标体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问卷法的具体编制技术。
本章要了解问卷法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了解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了解问卷的结构;掌握问卷的类型,掌握问卷编制的具体技术及其中的常见问题,并能在实际的问卷设计工作中加以运用相关的方法,注意避免犯类似的问题。
1、教学内容
(1)问卷法概述及结构类型
介绍问卷法的含义 、特点、优点与缺点、使用范围;问卷的结构、问卷的类型,重点是封闭式与开放式问卷的具体问题类型。
(2)问卷编制技术
介绍封面信、指导语、辅助性问题、敏感性问题的功能与设计,介绍了问题编排的顺序以及问卷信度、效度的考察。
(3)问卷设计的常见问题
介绍问卷的结构问题,重点介绍了问卷题的编制问题。
2、教学要求
(1)了解问卷法的基本内容。
(2)掌握问卷的编制技术。
1、找几份实际社会调查中所用的问卷,结合本章的内容,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和评价。
2、根据所学内容,就您所选定的研究课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访谈法的运用策略与技巧。
本章要了解访谈法的含义、性质与特点,掌握其优点及局限;理解访问的两大类型——结构式访问与无结构式访问,掌握它们的适用范围,理解无结构式访问的类型,并能根据研究的课题选择访问的方法;了解访问的程序,理解访问的策略,掌握访问的技巧,掌握访问员的训练。
1、教学内容
(1)访谈法的含义与特点
介绍访谈法的含义、性质与特点。
(2)访谈法的类型
介绍结构式访问的特点、适用的范围,无结构式访问的特点与类型,掌握重点集中法、客观陈述法、深度访谈法、团体访谈法及个案研究这五类方法的特点。
(3)访谈的程序
介绍访问的基本程序,即访问的准备、进入访问、访问的控制、结束访问、访问记录。
(4)访谈的技巧
介绍访问控制的方法与技巧,重点介绍了深度访问的技巧,以及访问控制环节的提问控制与表情动作控制。
2、教学要求
(1)了解访问的程序与类型,并能灵活运用各种访问方法。
(2)掌握深度访问的技巧。
1、就您感兴趣的题目进行一次访谈,注意遵循访问的基本程序,灵活运用访谈技巧。
2、选取一些典型的访谈节目进行观看,分析其中的访谈技巧。
3、根据所学访谈法的知识,就您所选定的研究课题利用访谈法来收集资料。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文献法的具体方法及运用。
本章要了解文献的类别及其来源,理解文献法的优点与缺点,了解第二手分析的基本内容,了解内容分析的含义、程序及优缺点,掌握内容分析的三种类型,理解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主要步骤,了解其信度和效度。
1、教学内容
(1)文献概述
介绍文献的类别、来源,文献法的优点与缺点。
(2)文献法的基本程序及类型
(3)内容分析法的案例及程序
介绍内容分析的优缺点与程序,重点介绍了内容分析的类型——计词法、概念组分析与语义强度分析。
(4)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介绍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主要步骤及它的信度和效度。
(5)文献法的评价
2、教学要求
(1)了解文献法的基本知识。
(2)掌握内容分析的程序与类型。
利用文献法进行您选定课题的资料收集工作。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量表与测验法的内容,并能灵活运用。
本章要了解量表的基本内容,掌握三类量表的制作和适用方法;了解测验的概念、类型、适用领域,理解测验的程序,掌握测验的编制方法;了解社会计量法的内容,掌握社会计量法的方法,了解民意测验的基本内容。
1、教学内容
(1)量表概述及类型
介绍量表的概念与类型,重点讲解了量表的设计——总加量表、累积量表与语义差异量表。
(2)测验概述及其程序与功能
介绍测验的概念、类型、程序、功能与应用,重点是测验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3)社会计量法概述及运用
介绍社会计量法的概念、程序与方法,重点分析了用于资料整理的社会矩阵法和社群图法、用于分析阶段的社群图分析方法和指数分析方法。
(4)民意测验
介绍民意测验的概念、历史、作用、程序、优点和缺点以及方法。
2、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量表的设计。
(2)掌握测验的编制与社会计量法的方法。
1、利用社群图法研究您所在的小群体的人际关系。
2、应用所学社会计量法的知识,研究您所在组织的人际关系状况。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实验法的原理及简单实验设计方法。
本章要了解实验法的基本内容,了解实验法的类型,掌握简单实验设计的方法,能做到灵活运用。
1、教学内容
(1)实验调查法概述
简要介绍实验法的原理,实验的主要组成部分,实验的基本程序,实验法的优点与缺点以及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2)简单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介绍实验的分类,重点介绍四种简单实验设计——无控制组的事后设计、有控制组的事后设计、无控制组的事前事后设计、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设计。
(3)实验调查设计及影响因素
(4)实验调查的实施注意事项
(5)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6)对实验法的评价
2、教学要求
(1)了解实验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掌握四种简单实验设计的方法
结合您的实际工作运用简单实验设计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观察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
本章要了解观察的类型,理解参与观察与间接观察。
1、教学内容
(1)观察法概述
介绍观察法的作用、特点与分类的原则,观察类型分为实验室观察、局外观察与结构式观察。
(2)观察的类型
介绍参与观察的类型和主要问题。
(3)观察法的实施
(4)努力减少观察误差
(5)观察法的优缺点
2、教学要求
了解观察法的特点与运用。
结合您的研究课题,运用观察法进行资料的收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方法社会调查报告写作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1、教学内容
(1)调查报告的含义、种类及特点
(2)调查报告的结构
(3)调查报告的步骤
2、教学要求
掌握方法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
对您所研究的课题资料进行整理,并撰写成文,形成正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