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力学(二)
  • 课程概况: 115 个知识点,165 个教学活动
  • 课程试学中,不记录课程学习情况~

教学大纲

◆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通常开设为两门课,即《结构力学(一)》和《结构力学(二)》。《结构力学(一)》讲述基础部分内容,如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影响线的概念等。《结构力学(二)》则讲述专题部分内容,如影响线的运用、矩阵位移法、结构的动力计算等。一般,专科学生只学习《结构力学(一)》,而本科学生要先学习《结构力学(一)》再学习《结构力学(二)》。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土木工程专业网络学院独立本科段(专升本)的学生。考虑到网络课程学生一般具有年龄偏大、基础参差不齐且通常为在职学习这一特点,在本课程中不能只简单地讲述《结构力学(二)》的内容,还应该纳入《结构力学(一)》的内容。

因此,网络课程《结构力学(二)》包含了《结构力学(一)》和《结构力学(二)》两门课程的内容。在课程结构设置时采用了“测试学习”这一理念,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一定的测试后,可不必学习前面的内容,而直接进入后面的内容学习。由于在此光盘版课件中,无“测试学习”部分,因此要实现“测试学习”,必须登录本课程网站进行学习。

◆ 本课程的课时分配情况

 

章 次

学 习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4

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8

第四章

三铰拱

6

第五章

静定平面桁架和组合结构

10

第六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6

第七章

力法

4

第八章

位移法

5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与近似法

5

第十章

影响线

6

第十一章

矩阵位移法

7

第十二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8

合 计

 

72

◆ 本课程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结构力学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同时,对结构计算时采用的力学模型——结构的计算简图的重要性、选取的原则和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本章要了解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杆件结构的计算简图。重点掌握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

§1.1 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结构及其分类、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2 杆件结构的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及其选择原则,计算简图的简化要点,计算简图选取举例。

§1.3 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

第二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一、学习要求

了解几何不变与几何可变、自由度与约束等概念。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及其应用。掌握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划分方法。

二、课程内容

§2.1 几个概念

几何不变与几何可变体系、自由度、约束、多余约束与必要约束等概念。

§2.2 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

包括三刚片规则、两刚片规则、二元体规则等三个规则。

§2.3 几何组成分析举例

§2.4 体系的几何组成与静力特性的关系

包括静定与超静定结构,瞬变体系及其静力特征。

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一、学习要求

了解静定梁和刚架的受力特点,灵活运用隔离体平衡法计算截面的内力,熟练掌握分段叠加法绘制直杆的弯矩图,熟练掌握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

二、课程内容

§3.1 单跨静定梁

3.1.1 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

包括支座反力的计算,内力符号的约定,用截面法求指定截面的内力,内力图与荷载间的关系。

3.1.2 用区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3.2 多跨静定梁

§3.3 静定平面刚架

第四章 三铰拱

一、学习要求

了解拱结构的受力特点,掌握三铰拱支反力及内力的计算,了解合理拱轴线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4.1 概述

拱结构及其型式、带拉杆的三铰拱、拱结构的力学特性。

§4.2 三铰拱的内力计算

支座反力的计算及内力的计算,内力图的绘制。

§4.3 三铰拱的合理拱轴

第五章 静定平面桁架和组合结构

一、学习要求

了解桁架的受力特点及分类,掌握计算静定平面桁架的结点法和截面法,掌握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

二、课程内容

§5.1 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

5.1.1 结点法

包括桁架的受力特点,桁架的计算简图及其分类,结点法计算桁架的内力。

5.1.2 截面法

§5.2 三种简支桁架的比较

§5.3 静定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

§5.4 静定结构的一般特性

第六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一、学习要求

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掌握在荷载作用下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图乘法计算静定梁和刚架的位移,掌握静定结构在支座位移、温度变化影响下位移的计算方法,了解互等定理。

二、课程内容

§6.1 位移计算概述和虚功原理

包括位移计算的目的,四种形式位移的介绍,计算位移的方法。实功与虚功,简介刚体体系虚功原理,简介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

§6.2 单位荷载法

§6.3 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6.4 图乘法

6.4.1 图乘法

包括图乘法的适用条件、算法及说明。

6.4.2 图乘法计算步骤及算例

§6.5 静定结构在支座位移和温度变化时的位移计算

§6.6 线性弹性体系的互等定理

第七章 力法

一、学习要求

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和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支座位移、温度变化作用下的内力。掌握对称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会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了解超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二、课程内容

§7.1 超静定结构概述

§7.2 力法的基本原理

举例说明力法的基本原理。力法的基本体系与典型方程。

§7.3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7.4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支座位移和温度变化时的内力

§7.5 对称性的利用

7.5.1 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的简化计算

7.5.2 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的简化计算

§7.6 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7.7 超静定结构的一般特性

第八章 位移法

一、学习要求

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二、课程内容

§8.1 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8.1.1 单跨超静定梁的形常数和载常数

8.1.2 转角位移方程

§8.2 位移法的基本原理

举例说明位移法的基本原理。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基本结构与基本方程。

§8.3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

§8.4 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

§8.4 直接利用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与近似法

一、学习要求

掌握力矩分配法的概念,会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了解多层多跨刚架的近似计算方法。

二、课程内容

§9.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包括转动刚度、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等概念,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

§9.2 多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

§9.3 多层多跨刚架的近似计算方法

第十章 影响线

一、学习要求

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静力法和机动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会利用影响线求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内力。了解内力包络图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10.1 移动荷载及影响线的概念

§10.2 静力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

§10.3 结点荷载作用下梁的影响线

§10.4 机动法作影响线

包括机动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机动法作连续梁的影响线轮廓线。

§10.5 利用影响线求量值

§10.6 移动荷载最不利位置的确定

单个移动集中荷、任意布置的均布荷载、行列荷载最不利位置的确定。最大或最小内力的计算。

§10.7 内力包络图

第十一章 矩阵位移法

一、学习要求

掌握矩阵位移法的原理和杆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二、课程内容

§11.1 杆件结构的离散化

§11.2 单元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11.3 结构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11.4 直接刚度法形成结构刚度矩阵

11.4.1 结点位移分量的统一编码

11.4.2 用先处理法形成结构刚度矩阵

§11.5 结构的综合结点荷载列阵

§11.6 矩阵位移法的计算步骤

三、上机实习环节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习题目:平面杆件结构先处理法静力分析程序PPF的使用。

实习要求:使用该程序计算几个较复杂结构的内力,并作内力图。

第十二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一、学习要求

掌握结构动力计算的特点和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单自由度及两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其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的计算方法。了解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12.1 概述

12.1.1 结构动力计算的特点

12.1.2 结构体系的动力自由度

§12.2 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

12.2.1 刚度法

12.2.2 柔度法

§12.3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2.3.1 无阻尼自由振动

12.3.2 有阻尼自由振动

§12.4 单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

§12.5 无阻尼单自由度体系在一般动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

§12.6 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2.6.1 刚度法

12.6.2 柔度法

§12.7 两个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

§12.8 振型分解法